端午小长假去哪里嗨? 甘肃众多民俗活动等你来嗨!
作者:
发表时间:2019-06-06 11:49
人气:2385
端午情浓,棕叶飘香,甘肃各地丰富多彩的端午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独具特色。为彰显端午主题,丰富假日旅游产品,甘肃省文旅厅在整合推出全省旅游黄金季十大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特别推出十大主题340多项民俗文化活动喜迎端午小长假,欢迎更多游客走进陇原大地,体验端午民俗,感受非遗魅力,品味别样风情,畅游如意甘肃。
“庆阳香包”戴起来
庆阳是中国传统香包刺绣发源地,被称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庆阳香包驰名中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端午,庆阳香包成为当地民众佩戴或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甘肃各地尤其是庆阳一带纷纷举办以香包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民俗节庆活动。庆阳因之成为端午小长假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登高滑沙”约起来
登高滑沙是古代敦煌独特的端午活动。时至今日,敦煌居民一直延续了端午节登鸣沙山的习俗。许多去敦煌的游客,纷纷相约到鸣沙山体验登高滑沙之美妙,从鸣沙山山顶顺坡下滑,脚下的沙子呜呜作响,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登高滑沙的场面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更为神奇的是,当天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痕迹全无。
“非遗传承”活起来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间,甘肃各地将围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主题,集中举办291项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展演宣传展示活动,主要从国家、省级、市(州)三个层面组织开展,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6月3日—25日,甘肃省文旅厅联合西北五省区文旅厅,在敦煌市举办“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为广大游客奉献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粽子飘香”尝起来
端午食粽,是甘肃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值得特别推荐的是,岷县的粽子是被称为“角黍”的粽子,采用上等糯米,到传统大铁锅蒸煮5小时以上,然后配上岷县马烨仓天然土蜂蜜,黏黏糯糯的米香带着花粉的蜜香,吃上一口,绝对是端午佳节的绝配美食。除吃粽子外,端午吃甜醅子也是甘肃许多地方的独特习俗;甘肃武威、金昌等河西地区在端午节还会做油饼卷糕相互品尝,馈赠亲友。
“龙舟竞渡”划起来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意在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端午期间,甘肃部分地方将举行赛龙舟活动喜迎佳节。张掖高台县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是广受游客喜爱的品牌赛事,将于6月6日—7日在大湖湾风景区盛大开幕,戈壁水乡精彩的龙舟比赛每年都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一睹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插柳折艾”乐起来
端午节这一天,甘肃大部分地方家家户户的门头要早早地插上艾草、柳条或者沙枣花,将其作为端午节的首要喜庆乐事。和采露水洗脸,给小孩绑彩线挂香囊的用意一样,“插柳折艾”主要是从卫生的角度出发,意为驱虫避害、防病祛灾,祈求家人百病不生、岁岁平安、健康幸福。同时,沿袭早起“插柳折艾”习俗,全省各地将利用文体广场、群众健身器材等体育活动设施,在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开展各类喜迎端午的群众性竞技活动,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形成群众性体育健身热潮。
“野外游走”玩起来
端午期间,在甘肃敦煌、瓜州、嘉峪关、酒泉、临夏等地区,人们盛行穿上新衣,扶老携幼去野外游玩的风俗。这种风俗以村庄野外、田园山水为空间,亦是一种古老朴素的乡村旅游模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游百病”,寄托着人们祈求出门游走,游乐不生病的美好心愿。
“旋鼓祈福”敲起来
在甘肃武山县,端午节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旋鼓表演,青壮年左手举扇形的羊皮鼓,右手舞着由羊皮荆条编织的鼓槌,边敲边舞,队形变换,舞步旋转。这种旋鼓表演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主要活跃在武山县滩歌、龙泉、咀头、四门等乡镇,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联欢,表达人们庆端午、祈丰收、追梦想、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珠玛朵迪”舞起来
博峪采花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裕山寨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博峪藏区采花节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藏语将采花活动称为“珠玛朵迪”,从古到今,代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五月初五当天,藏族姑娘、小伙们会结伴同行,一边唱歌一边看风景,并将采摘的山花编织戴在头上,晚上再围着篝火尽情跳舞、唱歌,往往通宵达旦。端午期间,舟曲县还将举办巴寨朝水节、拉尕山民俗文化旅游节、舟曲楹联文化展、“消费扶贫”展销会等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诗歌盛宴”品起来
6月1日,历时半年之久的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在羲皇故里天水拉开序幕。“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因其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广泛而被媒体誉为“中国最长的诗歌节”,已在海内外形成一定影响。本届诗歌节期间,将通过举办京津天水籍文学艺术界回乡采风、全国作家“写意清水·助力脱贫”采风、感知天水历史文化之旅、颁奖盛典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致敬诗仙诗圣、传承诗歌精神、普及传统文化,让诗意的栖居成为当下生活的一部分。
“庆阳香包”戴起来
庆阳是中国传统香包刺绣发源地,被称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庆阳香包驰名中外,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端午,庆阳香包成为当地民众佩戴或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甘肃各地尤其是庆阳一带纷纷举办以香包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民俗节庆活动。庆阳因之成为端午小长假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登高滑沙是古代敦煌独特的端午活动。时至今日,敦煌居民一直延续了端午节登鸣沙山的习俗。许多去敦煌的游客,纷纷相约到鸣沙山体验登高滑沙之美妙,从鸣沙山山顶顺坡下滑,脚下的沙子呜呜作响,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登高滑沙的场面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更为神奇的是,当天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痕迹全无。
“非遗传承”活起来
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间,甘肃各地将围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主题,集中举办291项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展演宣传展示活动,主要从国家、省级、市(州)三个层面组织开展,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6月3日—25日,甘肃省文旅厅联合西北五省区文旅厅,在敦煌市举办“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为广大游客奉献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粽子飘香”尝起来
端午食粽,是甘肃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值得特别推荐的是,岷县的粽子是被称为“角黍”的粽子,采用上等糯米,到传统大铁锅蒸煮5小时以上,然后配上岷县马烨仓天然土蜂蜜,黏黏糯糯的米香带着花粉的蜜香,吃上一口,绝对是端午佳节的绝配美食。除吃粽子外,端午吃甜醅子也是甘肃许多地方的独特习俗;甘肃武威、金昌等河西地区在端午节还会做油饼卷糕相互品尝,馈赠亲友。
“龙舟竞渡”划起来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意在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端午期间,甘肃部分地方将举行赛龙舟活动喜迎佳节。张掖高台县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是广受游客喜爱的品牌赛事,将于6月6日—7日在大湖湾风景区盛大开幕,戈壁水乡精彩的龙舟比赛每年都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一睹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插柳折艾”乐起来
端午节这一天,甘肃大部分地方家家户户的门头要早早地插上艾草、柳条或者沙枣花,将其作为端午节的首要喜庆乐事。和采露水洗脸,给小孩绑彩线挂香囊的用意一样,“插柳折艾”主要是从卫生的角度出发,意为驱虫避害、防病祛灾,祈求家人百病不生、岁岁平安、健康幸福。同时,沿袭早起“插柳折艾”习俗,全省各地将利用文体广场、群众健身器材等体育活动设施,在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开展各类喜迎端午的群众性竞技活动,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形成群众性体育健身热潮。
“野外游走”玩起来
端午期间,在甘肃敦煌、瓜州、嘉峪关、酒泉、临夏等地区,人们盛行穿上新衣,扶老携幼去野外游玩的风俗。这种风俗以村庄野外、田园山水为空间,亦是一种古老朴素的乡村旅游模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游百病”,寄托着人们祈求出门游走,游乐不生病的美好心愿。
“旋鼓祈福”敲起来
在甘肃武山县,端午节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旋鼓表演,青壮年左手举扇形的羊皮鼓,右手舞着由羊皮荆条编织的鼓槌,边敲边舞,队形变换,舞步旋转。这种旋鼓表演队伍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主要活跃在武山县滩歌、龙泉、咀头、四门等乡镇,以村为单位汇集四乡八村进行赛鼓联欢,表达人们庆端午、祈丰收、追梦想、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珠玛朵迪”舞起来
博峪采花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裕山寨藏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博峪藏区采花节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藏语将采花活动称为“珠玛朵迪”,从古到今,代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五月初五当天,藏族姑娘、小伙们会结伴同行,一边唱歌一边看风景,并将采摘的山花编织戴在头上,晚上再围着篝火尽情跳舞、唱歌,往往通宵达旦。端午期间,舟曲县还将举办巴寨朝水节、拉尕山民俗文化旅游节、舟曲楹联文化展、“消费扶贫”展销会等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诗歌盛宴”品起来
6月1日,历时半年之久的第四届“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在羲皇故里天水拉开序幕。“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因其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广泛而被媒体誉为“中国最长的诗歌节”,已在海内外形成一定影响。本届诗歌节期间,将通过举办京津天水籍文学艺术界回乡采风、全国作家“写意清水·助力脱贫”采风、感知天水历史文化之旅、颁奖盛典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致敬诗仙诗圣、传承诗歌精神、普及传统文化,让诗意的栖居成为当下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