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

假日旅游需求提前释放,今年“五一”出游热度飙升

春暖花开,踏青赏花正当时。随着“五一”小长假临近,假日旅游需求提前释放,人们的出游热情高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携程、同程、途牛、马蜂窝等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发现,今年“五一”小长假,国内长线游需求增长显著,出境游回暖提速。

“进入2023年,旅游复苏窗口开启。‘五一’假期作为春节后及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后的首个小长假,旅游市场将持续狂飙。人们在疫情期间积压的旅游需求得到强劲释放,形成国内游与出境游‘双轮驱动’的局面。预计‘五一’出游人次将呈现井喷式爆发,有望超过2019年同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管理系主任李会琴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据携程发布的“五一”假日旅游市场前瞻数据显示,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长超7倍;内地出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8倍,境外跟团游报名量较4月初增长157%。从游客出行距离来看,报名“五一”长途旅游的订单占比超六成,长线旅游订单同比去年增长811%。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国内航班燃油费下调消息加速释放了游客的长线以及出境出行需求。“五一旅行”近一周热度环比上涨超150%,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在马蜂窝的“早鸟”订单中,“五一”长线出行订单占比超过80%,三亚、昆明、成都、重庆、贵阳跻身热度涨幅最高的国内长线目的地。

从民宿预订数据也可以看出“五一”出游的火爆。木鸟民宿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木鸟民宿2023年“五一”假期民宿预订量已达到2019年“五一”假期整体订单的2.3倍,最终有望达到2019年的4.2倍。

“随着旅游市场整体提振恢复,‘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复苏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可以预见,‘五一’假日旅游消费潜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东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会琴认为,今年“五一”小长假旅游市场将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人们出游的空间距离、驻留时长和消费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跨省游、长线游、出境游呈现出高热度,周边游、省内游、微度假次之。自驾游、自由行、半自由行仍是热门出游方式。

二是户外休闲、度假康养等生态旅游产品将受到很大欢迎。从需求侧来看,游客对健康及相关疗愈产品更加关注,追求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加之气温逐渐回暖,气温适宜、环境优美的旅游目的地更能赢得旅游者的青睐。

三是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将持续加大。旅游业经过三年“低谷期”,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旅游业有关支持政策,着力完善旅游产品供给并不断塑造旅游产品体系,推出了更多定制化、体验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项目,从而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助力旅游消费市场加速向好。

据途牛出境游数据显示,近两周途牛签证办理量比前两周增加了11%,热门目的地主要是新加坡、新西兰、泰国等。近期,途牛的出境长线游订单量增加了32%,热度最高的目的地依次是新西兰、埃及、迪拜、俄罗斯。订单增幅最快的是埃及,增幅达72%。出境短线游方面,泰国依然稳居第一;其次是中国香港和澳门、马尔代夫、老挝、柬埔寨。

“出境游市场潜力巨大。出境团队游目的地试点恢复加速推动了用户出境游需求释放和市场复苏。”李会琴表示,“4小时飞行圈”范围内的日本、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凭借相对低廉的旅游成本,成为“五一”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其中,在出境游的诸多旅游产品里,海滨海岛是旅游者更为青睐的选择。

不过,杨晓东认为,受航班线路等因素影响,今年“五一”假期出境游还不能有效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此外,杨晓东表示,入境旅游消费将成为“五一”假期亮点。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明确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外国人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受疫情影响而基本停滞的入境旅游市场将会进一步恢复发展。

“入境游将迎来全新契机。入境需求涨势良好,以国际化大都市、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地、稀缺的自然景观目的地这三类及其相关旅游线路为主体,今年将成为入境游触底反弹的复苏年。”李会琴预计,“五一”假期,入境旅游人数将恢复至疫情前八成以上,并逐渐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西双版纳-勐景来公园

出入境旅游的全面复苏,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李会琴建议,应加强国际航空、签证审批等多部门政策协同;创新旅游宣传方式,推动国际传播;从供给角度定制精品团体游、主题游特色项目,加速提升国内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质,打造新型小众旅游目的地和更新颖的旅游专线吸引国外游客等。

杨晓东认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最重要的是提升假日旅游消费环境。一是优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当前,品质化的旅游消费产品和服务依旧较为缺乏,特别是景区、度假区、夜间消费目的地等,因此,应鼓励和支持各地适应后疫情时期消费者旅游消费的多元化和品质化,创新推出一批高质量旅游产品。二是要营造线上线下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近几年针对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商的旅游投诉量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假日旅游应重点加强在线旅游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