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

探寻湮灭的边疆古国——集安高句丽遗址景点推荐

集安,这个地处长白山支脉的吉林省东南边境小城,东南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境内风景优美,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东北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遗址。集安曾为高句丽都城425年,又因地处长白山支脉,清代视为龙兴之地而长期封禁,因而大量的高句丽中前期遗址得以保存。


▼高句丽背景

清光绪初年,在这里偶然发现了“好太王碑”,集安逐渐闻名于世。20世纪30年代,日本最早到这里研究高句丽遗迹,发现了“集安洞沟古墓群”。1966年,国家考古部门经过实测统计,集安洞沟古墓群时有古墓葬11300座,大多为高句丽政权于公元3-7世纪留下的遗存。到20047月,集安高句丽遗址申报并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也许你听到高句丽觉得很熟悉又陌生,但它与韩国的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两回事,只是高句丽与朝鲜族还是有些渊源的。高句丽(又称高氏高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及朝鲜,三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这些历史有些纠纠缠缠,但不妨碍我们去探索高句丽的古国文化,墓葬风采。据史籍记载,高句丽政权一共有28位王,自第二十代长寿王迁都平壤,在集安留下了大量遗址。

高句丽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高句丽前期都城国内城、高句丽前期山城丸都山城、14处王陵、26处贵族墓,其中以好太王碑和将军坟最为出名。

高句丽的王陵及贵族墓,并不是明清皇陵般的雄伟,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地上建筑,只是一座座石堆或土丘。但这里最大的特色就是是墓室中的绚丽壁画,也是当时高句丽灿烂文化和与中原文化联系的体现。


▼景点指南

在众多的集安高句丽遗址中,目前实行参观联票制度,也可以分别购买,参观点有四处:丸都山城及山下贵族墓、好太王陵与好太王碑、将军坟(即长寿王陵)、禹山贵族墓群。其中禹山贵族墓目前只开放参观五盔坟5号墓的墓室。

联票票价:100元。 

景点一:国内城

实际上整个集安市区就是在国内城基础上建设的,国内城就是现在的集安市中心区域。因为后期建筑的叠加,已经很难发现地上建筑的遗迹了,只剩下几处城墙残垣。考古发现,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之前,这里已有战国末至西汉初的土筑城垣,应是汉代玄菟郡辖下的一座城邑。现有石质城垣是高句丽迁都后于公元 3 世纪所建,由于年代久远,几经维修,部分城墙已失去本来面貌,现存城垣宽 7-10 米,最高处 3-4 米。

景点二:将军坟(长寿王陵)

位于市区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旧县志曾把将军坟定为高句丽第一代王朱蒙的陵墓,但从墓葬形制和建筑技术考察,推算为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应为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

“将军坟”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高13.1米。墓顶面积270平方米,墓底面积997平方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岗岩砌成。坟阶七层,每层由石条铺砌而成,每块条石重达几吨。第五阶有通往墓室的通道,其盖棺石板重50多吨。

景点三:好太王陵与好太王碑

好太王陵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始建于公元 391年,是现存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这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早年被盗。光绪年间,墓上出土大量的莲花纹瓦当和文字砖,砖的侧面有模压阳文“愿好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墓东北 200 米为好太王碑。

好太王名安,亦称谈德,公元 391 年即位,412 年弃世,在位 22 年。其统治时期是高句丽的重要发展时期,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开拓疆土,是高句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好太王碑,亦称广开土王碑或广开土王陵碑。其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

景点四:禹山贵族墓群(五盔坟四号墓墓室)

禹山贵族墓地,位于太王乡禹山村,是以禹山2110号王陵为中心分布的一组大型陵墓群,主要包括俗称的“五盔坟”与“四盔坟”的两排封土石室壁画墓、四神墓、YM2112号墓等,综合表现了高句丽王室与宗室、亲缘、辈行、尊卑、陪葬等埋葬制度。

五号墓,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两壁绘有精美的壁画。壁画直接绘在平整的石壁上,先以纤细的墨线或红线起稿,然后设色,有红、褐、绿、黄、白、粉红等色,最后以浓重的墨线勾勒定稿。颜色均为矿物颜料,以动植物胶调合而成,至今仍很鲜艳。

景点五:丸都山城及城下贵族墓葬

丸都山城,始名 "尉那岩城",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与国内城相距 2.5Km,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互为都城,形成了世界建筑史上复合式王都的独特模式。